日期: 2019-07-30
| 建設(用人)單位名稱 |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 | ||||||
| 地理位置 |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工業區內 | 聯系人 | 羅裔東 | ||||
| 項目名稱 |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綠色智能制造生產線升級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 ||||||
| 項目簡介 |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9日,位于陽春市春城街道南新大道113號,法定代表人為李海順,注冊資本人民幣陸億伍仟萬元;經營范圍為生產:離心球墨鑄鐵管、管件、鑄件、鋼鐵壓延產品、生鐵;銷售:鋼材、鋼鐵壓延產品及生鐵、鑄管、管件和鑄件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的副產品及輔助材料;貨物進出口;石灰石、建筑裝飾用石的開采、生產、加工及銷售;與上述業務相關的原材料(鐵礦石、鐵精粉、燒結礦、球團礦、焦炭、焦粉、焦粒、石灰石、白灰)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對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生產狀態產能和市場需求分析發現,廣東市場鑄管銷量為50萬噸,DN350~800中規格需求比例最大,產能缺口較大,市場保供能力不足。綜合市場當前及未來需求、生產效率、投入產出比最優等因素,公司確定新建“廣東新興鑄管綠色智能制造生產線升級項目(陽江二期)”,項目新增DN350~800規格生產線,實現中口徑鑄管專業化生產,近期目標達到20萬噸/年。通過裝備的進一步磨合及柔性化生產組織,遠期目標可達到26萬噸/年。 |
||||||
| 現場調查人員 | 張小龍 | 現場調查時間 | 2018年11月2日 | 建設(用人)單位陪同人 | 羅裔東 | ||
| 檢測、采樣人員 | / | 檢測、采樣時間 | / | 建設(用人)單位陪同人 | / | ||
| 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檢測結果 |
現根據類比企業職業病防治方面的情況,對擬建項目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進行預測。 物理因素接觸水平分析與預測 (1)噪聲接觸水平分析與預測 噪聲為擬建項目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擬建項目主要噪聲源有生產設備、風機等運行,金屬碰撞產生的高強度噪聲等。設備選型時擬選用噪聲小的設備,并擬通過基礎減振、聲源屏障、合理布局等方法對噪聲源進行防治;風機擬設置獨立用房,采取消聲方式進行降噪,同時獨立用房內不設固定崗位,擬采用巡檢方式。 類比工程檢測結果:鑄管部工作場所操作工人職業接觸噪聲8小時加權聲級合格率僅為20.8%,噪聲超標較為嚴重。 相比類比工程,擬建項目與類比工程生產工藝、生產設備、擬采取的防護設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由于擬建項目生產工藝的特殊性,結合類比工程檢測結果分析,預期大部分作業崗位接觸的噪聲強度仍會超過職業接觸限值。 (2)電焊弧光/紫外輻射接觸水平分析與預測 擬建項目焊接作業時會產生電焊弧光,擬建項目擬為焊接人員配備電焊面罩、護目鏡等個體防護用品;通過類比工程檢測數據顯示,類比工程接觸的電焊弧光強度均在職業接觸限值以內,預測擬建項目焊接作業人員接觸的電焊弧光滿足職業接觸限值的要求。 擬建項目噴鎂球化處理工藝過程中會產生紫外輻射,由于鎂的氧化過程可產生強光,結合類比工程檢測結果分析,預期噴鎂球化過程中產生的紫外輻射強度不符合職業接觸限值。 (3)高溫接觸水平與預測 擬建項目鐵水制備、球化、退火、精整等作業過程產生高溫,擬建項目擬設置密閉隔熱罩進行密閉隔熱,并對可以實現自動化作業的崗位擬設置自動化作業;作業人員進行巡檢即可,作業人員接觸時間率低,結合類比工程高溫檢測結果均低于職業接觸限值。預測擬建項目生產作業過程中接觸的高溫強度符合職業接觸限值。 化學危害因素接觸水平分析與預測 (1)粉塵接觸水平分析與預測 擬建項目精整、養生、涂裝、制芯工序作業過程中均有粉塵產生,擬建項目擬根據生產崗位特點對產沉淀設置不同類型的除塵設施,并擬對部分崗位采取自動化控制措施。類比工程檢測結果顯示,各個工種接觸的粉塵濃度均符合職業接觸限值。鑄管部輔助工段制芯段制芯工位(定點)接觸的粉塵濃度不符合職業接觸限值,擬建項目擬采用全車間機械手參與自動化,生產全線自動化連續生產,崗位定員為1人巡視;整個工藝過程擬配置濕法多級除塵器等職業病防護設施后,該崗位產生的粉塵濃度可以的得到有效控制,預測擬建項目作業崗位粉塵濃度低于職業接觸限值。 擬建項目若采取合理有效的職業病防護設施,結合類比工程檢測結果分析,預期各個崗位接觸的粉塵濃度符合職業接觸限值。 (2)化學毒物接觸水平與預測 擬建項目主要在退火、涂裝及制芯作業時會產生部分化學毒物主要為氧化鎂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多亞甲基多苯基異氰酸酯(PAPI)、甲醛、苯酚、三乙胺等。 類比工程檢測結果:類比工程化學毒物檢測結果顯示作業人員接觸濃度均低于職業接觸限值。 擬建項目的原輔材料和生產工藝與類比工程相似,因此預期擬建項目工人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化學毒物的程度與類比工程基本相同。綜合以上分析,如擬建項目完善全面通風和局部排風等防毒設施,保證防護設施運轉正常,并對設備設施進行合理布局,預期可將化學毒物的濃度控制在《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化學有害因素》(GBZ2.1-2007)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之內。 |
||||||
| 評價結論與建議 |
職業健康監護補充措施 (1)擬建項目應加強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定期對其進行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建成后,建設單位應針對作業場所噪聲作業人員制定聽力保護計劃,內容包括合理科學的輪班,工作場所噪聲監測、聽力測試與評定、護耳器的要求及使用、作業人員培訓以及記錄保存等方面內容,保證其身體健康。 (2)對從事噪聲作業的人員應進行上崗前和定期職業健康檢查,以排除職業禁忌證人員上崗,并及時發現聽力受損人員和及時調離噪聲作業崗位等。 (3)對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包括臨時工、派遣工、民工),應當嚴格按照《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 188)的規定開展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離崗后醫學隨訪的職業健康檢查,便于排除患有職業禁忌的作業人員和及時發現職業病患者,及時調離崗位、治療和處理。并建立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2總平面布局補充措施 擬建項目應在滿足生產工藝的前提下,對養生區域進行適當的隔離,防止巡檢人員接觸其他作業崗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3個體防護用品補充措施 類比工程工作場所中噪聲強度最高值為鑄管部前線工段切環工位的98.9dB(A),正確佩戴防護耳塞后,工人在此工作場所巡檢接觸到的噪聲強度最高為98.9-15=83.9>80 dB(A);建議擬建項目為該崗位作業工人額外再配備防噪耳罩,在佩戴防護耳塞后再佩戴防護耳罩,可以將噪聲強度再降低5 dB(A),保證其接觸的噪聲強度小于80 dB(A)。 類比工程監測結果顯示,鑄管部前線工段球化處理工位的紫外輻射超標,擬建項目在建成后應加強該作業崗位護目鏡的佩戴管理監督,提高作業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減少其紫外輻射的接觸水平。 4 職業病防護設施補充措施 擬建項目應在下一步防護設施設計時應明確防護設施的通風量、管道直徑等具體參數。成品存儲庫物料轉運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粉塵,由于作業場地不固定,擬建項目應加強作業場所的清掃作業,減少二次揚塵的產生。 (2)噪聲為擬建項目生產場所中較為突出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消除噪聲危害的根本途徑就是減少機器設備本身的振動和噪聲,主要方法包括選用低噪聲、低振動的設備,產生噪聲的設備安裝時設置減振基礎、噪聲較大的設備設置消音裝置等。綜合措施除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外,還須采取個體防護、作業人員健康監護及合理的勞動組織制度等方面入手。 (3)對生產人員集中的值班室等工作場所,應按隔聲室設計,應選用較好隔聲效果的材料作隔聲門,隔聲窗應采用雙層玻璃,兩層玻璃應保持一定的夾角,其厚度應不一致,并應減少門窗縫隙。一般30厘米以上厚度的實心磚墻隔離消音效果可達40dB(A);單層玻璃窗隔聲為20dB(A),雙層為37dB(A);隔聲門為27dB(A)左右。 (4)噪聲作業人員應適當安排工間休息或縮短接觸時間,以促進聽覺恢復。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避免老化引起的噪聲,必要時及時更換。 5 應急救援補充措施 (1)擬建項目應明確設置的洗眼器的設置,鑄管瀝青漆涂層、制芯工序、化學品倉等使用液體化學品的崗位設置噴淋洗眼器,噴淋洗眼器服務半徑為15m。 (2)擬建項目應成立應急救援組織,編制高溫中暑的應急救援專項預案并進行演練,與就近的醫院簽訂醫療應急救援協議。 (3)擬建項目尚需要在下一步設計中細化應急撤離通道的設置、急救藥箱的內容物。 6職業病危害告知補充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擬建項目建成后還須補充職業病危害告知。 (1)在工作現場危險區域安裝警示標識和危害告知牌。警示告知包括:存在職業危害的儲存場所和工作場所應按GBZ 158的規定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設置內容包括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名稱、對人體的危害、防護措施等。設置位置包括宣傳欄、工作場所入口處以及工作場所醒目位置。當生產工藝發生改變或可能存在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時,要及時補充和完善。 (2)在職業健康教育培訓中應安排各工作場所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防護知識的相關內容。 (3)對工作過程中或工作內容變更時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后果、職業衛生防護條件等內容,制定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書。 (4)在新進職工簽訂合同時,應在合同中明確告知其工作崗位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相關的內容。 依據《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90號)和《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安監總安健[2012]73號)的規定,擬建項目的分類屬于“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其危害類別為“嚴重;結合本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接觸人數、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預測等綜合分析,擬建項目為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 |
||||||
| 技術審查專家組評審意見 |
(一)進一步完善本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粉塵、化學毒物); (二)完善應急救援設施的分析與評價內容; (三)按評價單元開展職業病防護設施的合理性和符合性評價; (四)專家提出的其他個人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