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6-07
| 安全評價項目名稱 | 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特軋廠軋鋼遠程智慧集控之高線軋線精整裝備自動化改造項目安全預評價 | ||
| 項目簡介 |
1)項目名稱:特軋廠軋鋼遠程智慧集控之高線軋線精整裝備自動化改造項目; 2)建設單位: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3)建設單位經濟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4)建設地點: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韶鋼廠內; 5)項目主要內容:對現有高一線、高二線裝備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以實現智慧集控,主要包括:1.高一線、高二線電控系統(L1)改造。2.高一線、高二線過程控制系統(L2)改造; 6)項目總投資:2996.11萬元; 7)項目改造目標: 本次改造屬于裝備措施智能化改造,為特軋廠軋鋼遠程智慧集控創造基礎條件。通過操作臺的調控逐步減少到淡出,逐漸向遠程集控過渡。遠程集控功能正式上線后,現場操作臺逐步封存或清退。 首先實現將高線工序(高一、高二)軋鋼和精整收集區域(共14個操作室)從14個操作工位優化至4個操作工位(主操、精整各2個)的遠程集控,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減少3D崗位,在現有崗位定員的基礎上,實現減少崗位定員高一線4×3人=12人,高二線4×2人=8人,兩條產線累計減少崗位定員20人。 高一線目前出鋼間隔至少減少0.2秒,由8秒降低到7.8秒。 2018年高一線碎斷鋼坯320支,高二線碎斷鋼坯183支,通過基礎自動化改造后,優化飛剪剪切精度及水冷閉環控制,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波動,可減少碎斷量15%。 2018年高一線平均生產調試時間為15小時/月,改造后,通過軋鋼模型不斷自學習,自動優化控制參數和工藝參數,軋線工藝或設備調整后,實現軋制1至2支鋼后就可以連續軋制,減少生產調試時間30%。 2018年電氣設備月平均誤產時間高一線為4.9小時/月,高二線為6.1小時/月,自動化升級改造后,電氣設備運行穩定性提升,電氣設備故障時間在現有基礎上降低20%。 |
||
| 項目結論 | 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特軋廠軋鋼遠程智慧集控之高線軋線精整裝備自動化改造項目的選址、平面布置、作業場所、公輔設施的安全條件等符合有關法規、標準的要求,通過落實評價報告補充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后,該項目的安全條件符合《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等國家和地方相關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要求。 | ||
| 承擔工作 | 姓名 | 職業資格證書編號 | 注安執業資格證編號 |
| 評價項目組長 | 張惠球 | S011044000110192002642 | 44180175999 |
| 評價報告編制人 | 張惠球 | S011044000110192002642 | 44180175999 |
| 姚仁 | S011044000110192002765 | / | |
| 王美娟 | S011044000110192002647 | 36140156071 | |
| 技術負責人 | 李會武 | 1700000000100178 | 44070034986 |
| 過程控制負責人 | 齊向上 | S011044000110191001003 | 44180176423 |
| 報告審核人 | 何春燕 | S011044000110191001027 | 44180176413 |
| 技術專家 | |||
|
到現場開展安全 評價工作人員 |
![]() |
||
|
到現場開展 安全評價工作時間 |
2021年3月4日 | ||
|
到現場開展安全 評價工作主要任務 |
現場勘查、資料收集、與企業交流 | ||
| 評價報告提交時間 | 2021年8月12日 | ||
| 備注 | |||